当前位置: 资讯 >

热门:多彩“五一”促提升 积蓄能量再出发

来源:安阳日报 发表日期:2023-05-05 14:09:48

编者按

明媚五月天,万物换新颜。一年一度的“五一”小长假又已悄然结束。在这5天的假期里,广大师生是如何度过的呢?对此,记者对我市部分师生及家长进行了采访。他们在沉浸式游览中感悟红旗渠精神、感受“中华字都”的人文魅力,在学习充电中获得新思考、新灵感,在归家团聚中唱响劳动光荣主旋律。无论选取了哪种度假方式,大家都过得十分充实、开心,为假后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中调整心态、蓄积能量。


(相关资料图)

大学生 这个“五一”,深度打卡“安阳文化”

安阳融媒记者 韩镔肇

青春没有售价,旅游就在当下。今年的“五一”假期,挑战体力的极限,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游最多景点的“特种兵式旅游”在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火起来。其中,一些在本地就读的外地学生选择留在安阳,利用这个难得的小长假深入打卡“安阳文化”。

就读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大一学生杨丽来自江西。由于疫情原因,自去年入学以后,杨丽就一直未能真正了解安阳这座城市。今年“五一”假期,她早早就做好了规划。“这个假期,我和几个同学约好,去一趟红旗渠,亲身感悟红旗渠精神,还要到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院和曹操高陵看一看,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安阳文化’,感受一下这座‘中华字都’独特的人文魅力。”杨丽告诉记者。

5月2日一大早,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外,游客已经排起长龙。安阳学院历史系的几名学生正在背诵区排队等候。“不到7点我们就到了这里,都提前准备好了,我们打算背诵《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争取免费参观资格。”学生小张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对三国文化有浓厚兴趣,听说曹操高陵就在安阳并且已经对外开放,感到特别激动,于是就和几个同学商量好,这个假期,一定要到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打卡。”

记者从我市几所大学随机走访了解到,有将近四成在安就读的外地大学生选择留在安阳,深度了解“安阳文化”,感悟这座古城的人文魅力。

/format/jpg">

小学生 劳逸结合 乐享“五一”

安阳融媒记者 王箫 文/图

千红万紫斗芳菲,一草一木舒春袖。5月2日,在洪河湿地公园,建业城小学五年级学生潘屹航与弟弟蹲在一片绿植前,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逛公园、看电影、游展馆、做家务……今年的“五一”假期对于潘屹航来说可谓多姿多彩。

“我还带了自行车过来,一会儿去骑行,然后到沙滩上堆沙堡,中午和家人在这里露营野餐,一起享受美景、美食。家门口的风景也很美,‘五一’假期,我逛遍了安阳的大型公园,打卡了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看了电影《满江红》。”回忆起“五一”假期行程,潘屹航兴奋地说。“五一”假期,潘屹航对学习毫不放松。在展示群里,记者看到他和班级小组群里同学勤奋学习的身影和学习成果的展示,不仅有每天坚持读书的朗读小明星,坚持练字、提高书写水平的书写小明星,观看党史课学习党史、培养爱党爱国情操的德育小明星,还有学习绘画、排练课本剧等特长展示。

热爱劳动,学习生活技能,也是潘屹航在假期里必不可少的一课。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制作美食,学会了使用工具对家里进行清洁,学会了洗碗、整理衣服。

“‘五一’劳动节是我们国家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假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以及和家人、朋友享受美好时光的机会。我学会了一些生活中必备的劳动技能,看到了家门口的别样风光,度过了一个充实而美好的假期。”潘屹航说。

教师 享受假期 为工作蓄力

安阳融媒记者 郭诗尧

平日里,繁忙的教学工作让老师们身心疲惫。“五一”小长假的到来,成为他们养精蓄锐、经营生活的好机会。

“在学校,每天要做的、要想的事情太多了。假期到了,我决定让自己从压力和繁忙中暂时抽离出来,感受亲情的温暖,享受美好的家庭时光。”5月3日,马上就要结束“五一”小长假了,文峰区明德小学教师王玉娜谈到今年不一样的假期时颇为感慨,平日的忙碌让她经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小长假期间,她选择全心全意回归家庭,探望父母、与爱人和孩子一起散步、为家人做一顿香喷喷的饭菜都在她的假期计划之中。

安阳县北大新世纪附属实验学校的老师申琳则选择和家人一起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贴近社会生活。她认为,这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也是一次特别的充电。

“教师的视野决定学生的视野,路上的风景、沿途遇见的人,都会启发老师对课堂和教育的新思考、教学灵感,一半在课堂,一半在生活。”申琳说,“在身心放松时,更能好好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如果能够把反思的结果运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就可以使自己少一点儿失误、多一点儿成功。”

家长 “五一”带娃唱响劳动光荣主旋律

安阳融媒记者 徐依依

“父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真是太不容易了,一定要让孩子也来体验一把。”5月1日,正在教孩子拔蒜薹的学生家长刘静感叹道。

刘静是一名医生,平时工作繁忙,陪伴两个女儿的时间很少。今年“五一”假期,她没有像许多家庭一样带孩子出去旅游,而是选择开车回到位于40公里外的内黄县井店镇老家,带着孩子下乡认识庄稼,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

“下面一节,戳进去,用力拉……”在自家菜地里,刘静边回忆儿时拔蒜薹的动作要领边现场指挥。两个女儿一手拉着蒜薹,一手用工具将根部戳破,轻轻一拉,一根根蒜薹脱身而出。从刚开始的动作不熟练到逐渐娴熟,两个孩子越干越起劲儿,看着一筐筐青翠嫩绿的劳动成果,一家人笑逐颜开。

当看到大片绿油油的麦苗时,孩子们左看右看,始终无法和平时吃的白白的面粉联系起来。经大人耐心解释,孩子们才明白,原来麦子成熟后磨成粉才能变成面粉。让她们更感到好奇的是,麦子还有小麦和大麦之分,小麦才能做成日常吃的面粉。

在刘静看来,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对她而言是“见一次少一次、见一次赚一次”。在老人有生之年,应该尽量多让孩子与老人待在一起。“我想,这些乡土印象,必然成为她们成长中的重要内容。”刘静感慨道。

无独有偶,“五一”假期,市民杨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来到养老院,给老人送去问候,带去欢乐与温暖。

5月1日,杨女士所在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养老院献爱心。她灵机一动有了想法,为何不趁着这次机会带孩子一起去,让他懂得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养老院,杨女士引导儿子帮助老人剪指甲、捶背等。在养老院休息室,他们坐在老人身边陪他们闲话家常。杨女士的儿子还为老人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少年中国说》的演唱和手势舞的演绎让老人们喜笑颜开。他们的到来给平日里清静的养老院带来了阵阵欢笑,整个养老院洋溢着温馨、幸福的气氛。

杨女士表示:“尊敬老人不光表现在口头上,更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意识到尊老爱老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 能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做点儿事,我们的‘五一’过得很有意义。”

x
推荐阅读 更多